太原哪里放生黃鱔最好,揭開山西太原唐代太山龍泉寺千年變身秘密
2、太原舊方志記載,太山寺即太山龍泉寺始建于唐代景云元年(公元710年),初為道教“昊天祠”。
3、而根據(jù)文物專家現(xiàn)場考證,銀槨金棺舍利寶函所居的地宮,原是一處佛塔的塔基,此塔建于唐武周至唐睿宗時期,剛好是公元684年到761年,即龍泉廟始建之時。而在地宮附近,文物考古人員挖掘出了另一處臺基、臺階等舊建筑的遺址,后經(jīng)鑒定為已毀于清朝晚期的建筑“昊天上帝廟”的遺跡。
4、唐代所建之宇為道觀,何以有佛教之塔?而昊天上帝又是地道的道教內容,“昊天上帝廟”毀于清晚期,難道在太山上,昊天上帝與釋迦和平共處了五百多年?也許這小小的金棺,能給我們講出更多的古晉陽的千年舊事,揭開更多的并州秘史。
5、太山在今天晉源區(qū)閻家墳(今屬羅城街辦)村西,龍山和蒙山之間,屬于西山山脈。
6、在“千年石函挖掘”新聞之前,太原人鮮有人知道有這么一座山,更不知道有龍泉廟。直至石函的出現(xiàn),人們才開始了對這座看上去普普通通山廟的關注。
7、關于太山的得名,沈約撰寫的《宋書》中曾有詳細的記載:相傳北漢時有山民石敢當,以勇敢聞名,他居住的山也跟著有了名,太山取“太(泰)山石敢當”的諧音。而民間還有一種說法,稱太山的山脈形似一個大大的“太”字,因此有太山之名。
8、太山山勢磅礴、密林森森,山中盛長虬柏和楓樹,絕美的景色吸引了宗教人士來此修行參禪。最初太山是道家方士修煉之地,據(jù)太原舊方志記載,太山寺始建于唐代景云元年(公元710年),初為道教“昊天祠”。五百多年后毀于金元戰(zhàn)火時期。直到百年后的明代洪武二十四年(公元1391年)才重建,但將觀音等五寺并為一起,改成了佛教寺院,名字也改成了太山寺。
9、又傳說當時天旱無雨,地方官員和百姓們到此處求雨,發(fā)現(xiàn)汩汩而流的泉水,認為是求雨有應,龍王賜泉,于是給太山寺冠以“龍泉”雅號,并在泉水上修建龍王廟,雕石龍,泉水從石龍嘴中而出。
10、據(jù)清道光年間《太原縣志》記載,稱原來道教的昊天祠在金、元兩朝毀于火災。而院內的東北角現(xiàn)存有石碑一幢,為唐景云二年(711年)所立,也是那段歷史最好的實物見證。另明嘉靖《太原縣志》中有“太山有龍池”的記載,成為太山寺別名由來的史證。
二、云南哪里放生甲魚好
1、道觀之中為何要建佛塔?
2、事實上這座山廟并不普通,數(shù)百年來,太山龍泉寺實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。
3、雖然現(xiàn)在金棺中有何物外界尚不得知,但銀槨金棺舍利寶函無疑對研究晉陽2500年文化和歷史發(fā)展,對相關年代的佛教、政治情況的研究,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。
4、文物專家現(xiàn)場考證,銀槨金棺舍利寶函所居的地宮,原是一處佛塔的塔基。塔是印度佛教建筑窣堵坡傳入中國后成為現(xiàn)在的塔建筑形式。
5、根據(jù)年代推算,此佛塔的建造日期與龍泉寺的前身“昊天祠”相隔年代不遠,即佛塔是在“昊天祠”剛創(chuàng)建不久后修建的。
6、那為何道觀中要修一個佛塔呢?豈不是不倫不類一件事物!就算是有人愿意出錢修塔,道觀里的道士們難道就肯依他?
7、太山文管所所長向記者介紹稱,唐朝的開創(chuàng)者李淵一直都以老子李耳的后裔自稱,十分推崇道教,統(tǒng)治天下后,為了政治的需要,李淵的后人開始改推道教為佛教,極力扶持佛教。
8、而在武則天統(tǒng)治時期前后,曾詔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,這一時期全國各地廣建廟宇、塑造大佛、祭拜神佛。
9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武則天曾以并州為其祖籍,定并州為北都,在太原大興佛事,廣建廟宇,為蒙山大佛賜披袈裟,到龍山童子寺拜佛、修太原北寺(今崇福寺)。那么,在強大的政治力量的干預下,道觀里面的道士被趕走,而和尚占觀為廟的可能性有沒有呢?如果歷史真是這樣的話,太山寺的命運則更添一分神秘色彩,值得后人深入探究。
10、沿著舊晉祠路走出太原市區(qū),路邊醒目的有龍泉寺的指示牌,沿著山路西行不到2公里,便可見一寫有“龍泉寺”的牌坊型建筑,便是龍泉寺的牌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