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可安排放生的寺廟,杭州主要寺院資料集
4、初創(chuàng)時佛法未盛,一切僅初具雛形而已。至南朝梁武帝賜田并擴建,其規(guī)模稍有可觀。唐大歷六年(公元771年),曾作過全面修葺,香火旺盛。然而,唐末“會昌法難”,靈隱受及池魚之災,寺毀僧散。直至五代吳越王錢镠,命請永明延壽大師重興開拓,并新建石幢、佛閣、法堂及百尺彌勒閣,并賜名靈隱新寺。鼎盛時曾有九樓、十八閣、七十二殿堂,僧房一千三百間,僧眾多達三千余人。南宋建都杭州,高宗與孝宗常幸駕靈隱,主理寺務,并揮灑翰墨。宋寧宗嘉定年間被譽為江南禪宗“五山”第清順治年間,禪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靈隱,立志重建,廣籌資金,僅建殿堂時間前后歷十八年之久,梵剎莊嚴,古風重振,其規(guī)模之宏偉躍居“東南之冠”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公元1689年)南巡時,賜靈隱為“云林禪寺”。
5、新中國成立后,靈隱多次進行大規(guī)模整修。于今,在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方針下,由木魚方丈住持,監(jiān)院覺乘法師引領,以“充分發(fā)揚佛教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積極建設東南人間凈土”為發(fā)展目標,使靈隱這座千年古剎,法幢高樹,海眾安和,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。
6、目前,靈隱寺主要由天王殿、大雄寶殿、藥師殿、法堂、華嚴殿為中軸線,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、道濟禪師殿、聯燈閣、大悲樓、方丈室、東西藏堂、東西碑室等建筑所構成,共占地一百多畝,殿宇恢宏,建構有序。大雄寶殿中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像,是以唐代禪宗佛像為藍本,用二十四塊樟木雕刻鑲接而成,共高8米,妙相莊嚴,氣韻生動,為國內所罕見。
7、靈隱自創(chuàng)建以來,高僧云集,文人薈萃,儒釋交融,談禪論道,一吟一詠早己蔚然成為文化大觀。此外,寺內還存有不少年代久遠的佛像、法器、經幢、石塔、御碑、字畫等歷史文物,這些珍貴的佛教文化遺產使靈隱寺列入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8、時序已進入新世紀,靈隱寺以其得天獨厚的佛教文化,宏偉壯麗的殿宇建筑和秀美幽雅的自然風光,吸引著海內外游客。靈隱它早已成為人們學佛、觀光、祈福、休閑的佛教勝地
9、浙江省杭州市天竺山有著名三寺,時稱“天竺三寺”(通稱上天竺寺、中天竺寺、下天竺寺),均系杭州古代名剎。下天竺創(chuàng)建最早,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六十馀年,創(chuàng)建最晚的上天竺寺也有千年歷史。清高宗乾隆命名上、中、下三竺為“法喜寺”、“法凈寺”、“法鏡寺”,并親題寺額。
10、法喜寺:后晉天福四年,僧道翊在白云峰下結廬,為上天竺開山祖師。清乾隆時賜名“法喜寺”。光緒二十四年重修。1985年、1991年進行了兩次大修?,F寺規(guī)模為三天竺之冠。2006年開始進行修繕整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