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生隨喜善款有功德嗎,法華特論第二十差別功德品---分別功德品及隨喜功德品
5、阿逸多,此等善男子善女人,若兼行六波羅蜜,乃至起塔造坊;功德尤勝。當知是人已趣道場,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是人行住坐臥之處,一切天人皆應觀之如佛,起塔供養(yǎng)之。
6、上文第三段,謂多劫行五波羅蜜,較一念信解法身常住者,功德不足比數;以局于三乘權教也。若已聞一乘而兼行六波羅蜜,則一切種智由萌動而啟發(fā),功德迥不相同;其起塔造坊,亦事理交融,為莊嚴法身之增上緣,此等行者已法身日著;名曰已趣道場,謂已入一乘之道也。名曰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謂不久當證佛果也。是人已發(fā)明法身,則行住坐臥之處,無異如來舍利所在之所。天人所以起塔供如來舍利者,為舍利中寓法身耳。是人已顯法身,宜一切天人皆應起塔供養(yǎng)之。
7、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:世尊,若有善男子善女人,聞是法華經隨喜者,得福幾何?佛言:如來滅后,四眾及余智者,若長若幼,聞是經隨喜已;從法會出;隨所至處,如其所聞,轉為親友宣說:是親友等聞已,亦以喜心轉告他人;如是展轉宣傳至五十次;此末次聽法之人,以隨喜心所得功德,雖屬低微,猶是不可思議。譬如有人求福,以種種珍寶用具,普施四百萬億阿僧祗世界眾生,各遂所欲;滿八十年,受施者皆已衰老;則以佛法訓導之,悉得阿羅漢果;是大施主之功德,較諸上舉末次聽法之人隨喜功德,尚不及百千萬億分之一;乃至算數譬喻不能規(guī)其比率;則最初親聞佛說而隨喜者,其福之大,尤為無量無邊可知。
8、聞法華能清凈信解受持,為他人說,乃至兼行六度等,種種差別功德,上文已備言之。但有一類根機,聞而隨喜轉告他人者,功德雖與前不同,究有相當之福。彌勒知大眾心之所念,故與此問。隨喜者,見聞他人之言行而悅之也。所聞之經,以如來壽量品為主;亦攝以上諸品。清凈之喜,能使當前境界攝入第八識成為凈種;此法種雖未經若何熏修,然已能植其基矣。惟福量若何?須待佛明言耳。最初從佛親聞之人,隨喜心所得之法種,相當強大;展轉宣傳,法種漸弱;然傳至第五十次,法種尚有相當效力。此等法種,皆一乘性理所攝;較諸權乘財施法施之功德,超越無量倍;第五十次所得,尚如此殊勝;何況最初從佛親聞者!
9、阿逸多,若有人為是法華經往詣僧坊,或坐或立,須臾聽受;緣是功德,轉世得上妙象馬車乘珍寶輦輿;乃至得天上行宮。若復有人,于聽法處坐;能勸后來者坐,或分半座與之;是人功德,轉世得帝釋梵王轉輪王等坐處。
10、此亦隨喜功德之一也。雖未乘歡喜心轉告他人,來世得福已若是其大。此等隨喜,縱未能與清凈信解相應,亦須以殷重心聽受乃得;其缺乏誠懇恭敬者,必無如是功德也。